透過創作,凝視科技之下個人與社會的繁複關係──薛祖杰《地帶》

AQ廣藝誌
Sep 29, 2022

攝影/劉璧慈

文/林耿邦;圖/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2021年,Covid-19疫情開始延燒,劇場實體演出紛紛取消,許多劇場創作者開始思考不同形式的創作可能,其中包括了第二屆科技表演藝術獎得主薛祖杰。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的薛祖杰,在疫情為劇場按下暫停鍵的期間,他並未停下腳步,反而嘗試跳脫熟悉的劇場表演環境,踏入了科技藝術的領域,《地帶》就是他第一件科技表演藝術作品。初試啼聲的他並很快驗證了自己的才華:在「第二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 ─ 超藝力」的層層考驗下,他從眾多優秀作品裡脫穎而出,榮獲新秀組貳獎。

《地帶》的孵化導師、同時也是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特別提到,臺灣的科技藝術作品創作,多是從某項獨特技術出發,打造這項專屬技術的感官體驗;而薛祖杰則是從他自己所關心的個人及社會議題層面出發,再添增對科技的運用,表達想訴說的議題,這是臺灣科技藝術作品創作脈絡比較少見的。

《地帶》的創作邏輯與一般科技藝術作品相異,因而為科技藝術的主題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攝影/劉璧慈

《地帶》以獨舞形式,藉由「手機網頁互動」為表現,討論群體和個人的關係,演出時觀眾將透過「手機」進入網站欣賞作品,並隨著網頁的文字指示,移動、觸發各種裝置或是空間效果。並試圖讓觀眾透過這個經驗,理解社會中各種角色的敘事與過去。

王柏偉提到,在看一個社會現象或技術事件發生的時候,背後往往不是由單一技術誘發,而是由許多技術相互扣接而成,因此當代的技術有個重點是「設計」:如何將不同的技術組裝在一起、以及不同技術的介面及連動關係,又是如何組合成我們所面對的現象,是一個科技藝術作品在使用「技術」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地帶》透過人與手機的互動,討論每一個社會角色的敘事與過去。在呼應社會現實上有著敏銳的巧思。 攝影/劉璧慈

同時王柏偉也表示,《地帶》看似從手機介面去處理背後誘發的真實生活議題,但實際上它的處理層次非常多元:技術如何在個人、社會、技術三個不同軸線上組裝起來,以及技術的設計如何影響個人對於社會的感受,這部分的串接及運用,是這個作品的一大看點。《地帶》的特殊性就在於技術如何被設計組裝,成為一個現象,這種表現方式,是跟其他科技藝術作品相異之處。

《地帶》能專注於技術整合,也許是因為薛祖杰是初次踏入科技藝術的領域,仍在大量吸收科技技術上的知識,因此他將自己導演的角色重心,放在如何將表演者與不同的技術夥伴組合在一起,同時緊緊扣合議題;薛祖杰也要求技術夥伴不要只服務導演的意志,而是必須貢獻自己對於表演及技術的認知,共同進行討論,並提出在執行面上的限制與可能性,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在繁複溝通的過程中完成的。

《地帶》的孵化導師王柏偉,在與導演薛祖杰的討論過程中,特別能感覺新一代創作者重視與夥伴的平等關係。攝影/趙珮榕

一般對技術不熟悉的導演,常會對技術感到焦慮並想控制,這可能會限縮技術的發展潛力;但在跟《地帶》製作團隊工作的過程中,王柏偉感受到導演對於表演者跟技術夥伴的專業意見都給予尊重,這很值得鼓勵,相對而言,也會需要較長的磨合期與創作期。在科技藝術領域裡,創作者要保持開放心態與溝通能力,並整合不同的科技元素進而產生好作品,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王柏偉提到科技藝術作品有趣的地方,在於它能讓觀眾意識到日常生活的萬事萬物,幾乎都是在科技介面下所完成的。當觀眾走進劇場欣賞作品時,除了期待能夠跟日常生活有所連結,也能理解到技術的運用、以及技術對於我們的影響。他認為科技藝術作品無須局限於所謂的「高科技」,劇場藝術的魅力,正是在於不一定需要眾多的人力與資源,就可運用想像力創造出一個故事,並期待《地帶》未來能夠在更多場域空間進行演出,讓每位觀眾提出不同的角度想法,持續激勵創作者。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AQ廣藝誌
AQ廣藝誌

Written by AQ廣藝誌

HERE WE ART! 為你提供第一手的藝文訊息!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